中文版 英文版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产品分类
  
国内新闻                              
健康新闻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多个难题待解 十二五工业废水治理能否闯关夺隘

        “十二五”期间,工业废水成为水污染治理的重头戏,不仅面临常规污染物的进一步削减,氨氮的总量控制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相关的技术储备、运行管理、监督监管是否做好了准备?这成为各界普遍关注的话题。
 
       “工业废水治理亟待解决的,首先是要攻克在高氨氮、高浓度有机物领域仍然存在的技术问题,如技术的经济性、适用性、稳定性等;其次,工业废水的有效治理更加有赖于清洁生产和过程控制,但对此,绝大多数企业在思想、技术、人才方面并没有做好准备,相关的经济部门也没有做好准备。”中国环保产业协会水污染治理委员会秘书长王家廉日前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工业废水治理和污染物削减工作仍然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要在不断摸索中寻求解决之道。香港益能净水器
 
         技术关:好技术为何不好推广?
 
         一般行业的废水不存在处理的技术障碍,不是没有技术,而是好技术得不到推广,生产企业没有选对治理技术。在工业废水领域,存在新技术很难进入市场的现象。
 
        工业废水浓度高、成分复杂、差异大,处理难度相对较高,面对新一轮削减任务以及普遍提升的排放标准,在技术上我们准备好了吗?对此,王家廉表示,水处理领域的技术、设备经过30多年发展,目前不存在绝对的技术障碍。但如果要考虑水污染治理技术的经济性、稳定性,那么,在高氨氮、高浓度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等领域确实仍然存在技术难题。
 
        “一般行业的废水不存在处理技术障碍。而在上述的"问题"领域,也不是绝对没有处理技术。总体来说,"十二五"国家确定的重点水污染物减排行业中,只有10%确实存在技术困难,需要更经济、更稳定的解决方案。”王家廉说。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不是没有技术,而是好技术得不到推广,生产企业没有选对治理技术。”王家廉说的是一些工业治污领域目前存在的技术应用问题。他认为造纸行业目前就存在这样的现象,有些具备适用性的工艺没有得到推广应用。
 
        目前,在工业废水领域确实存在新技术很难进入市场的现象。这里有思想观念的因素,也有技术公司市场开拓能力的问题。“有的环保企业靠资本和工程运作,占据了更多的市场和项目,开拓能力很强,但往往没有核心技术。而一些做技术的公司,往往没有这么强的市场开拓能力。”王家廉说。
 
        他认为,市场和技术之间的这个矛盾,是环保产业中服务业环节不发达所致。“没有成熟完善的环境服务业,就容易造成信息不对称,市场和技术缺少这个环节,就难以顺畅地连接起来。在国外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好技术往往能较快地得到应用、找到市场。”
 
        而在现阶段,仅仅靠环保产业市场本身的力量还不足以促成技术市场的顺利融合,环保产业的技术转移就不纯粹是个市场问题了,需要政府部门的助力。“大家都在研究能否建立一套既能保护知识产权又能促进先进技术推广的机制。这一点也急需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
 
        清洁生产关:末端治理已是死路一条?
  
        对很多行业来说,工艺本身存在很大的改善空间,有的先进工艺甚至能帮助企业向零排放方向发展。污染物的有效削减要从源头开始着手,首先减少产污。
 
       “如果沿用造纸生产的传统工艺,造纸企业是无法经济地满足其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的。”王家廉说,必须承认,以现在国内的技术水平,对一些工业废水确实还没有经济稳定的处理方法。这些“问题”废水涉及制药、化工、石化、冶金、农药等多个热点行业。对于上述领域的工业废水,仅靠末端治理往往成本非常高,企业无法承受。
 
        其中一个解决之道就是加强过程控制和清洁生产。“工业废水治理不能只盯着末端排放,这属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思路。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从原料物料的减少到生产工艺的优化,到末端排放标准的提高,这些手段缺一不可,而且要联合起来。”王家廉强调。
 
        中国轻工业清洁生产中心工程师孙晓峰就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国家整个工业体系来看,过去5年,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的减排均是依靠大量末端治理设施的投入和运行、提高污染物去除量实现的,但这种做法已经暴露出一些问题。几年来,化学需氧量等主要污染物的产生量实际上还在明显上升;而高昂的末端治理投资和运行费用也使国家和企业难以承受。
 
        王家廉说,现在普遍的情况是:什么生产工艺决定产出什么样的废水,而企业排放什么废水,也就照单处理,属于被动型的思路。但对很多行业来说,工艺本身存在很大的改善空间,有的先进工艺甚至能帮助企业向零排放方向发展。
 
       “首先是要把该上的治污设施建设好、运行好,该投入的治污成本要舍得;其次,很多工业行业污染物的有效削减要从源头开始,首先要减少产污。”做工业废水项目“起家”的北京金州恒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文介绍说。
 
        孙晓峰指出,从目前的思路来看,很多工业行业的排放标准(如现行的《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均是基于最佳可行性技术制定的。如果不通过生产工艺的改进,单纯从末端治理实现达标排放,难度较大。
 
        对此,王家廉表示,工业废水治理的技术需求应首先包括发展清洁生产技术,其次需要发展过程控制技术,最后要在末端治理上突破一些技术瓶颈,采用一些先进技术和关键工艺设备,提高污染物去除水平和效率。
 
        但他同时也表达了担忧:目前的情况是,制药、化工、石化等行业属于高资源消耗、粗放生产的行业,普遍没有开展清洁生产,过程控制做得并不理想。在这方面,不但企业没有做好准备,相关部门也没有找到更好的促进方法。“清洁生产、过程控制,环保部门无法插手,要靠生产部门、生产企业,如果他们自身不重视、动力不足,这个事情就很难推行。”
 
        运行关:企业是否有治污动力、能够承受成本压力?
  
        工业废水处理难,症结不是技术问题,问题在于经济、成本。工艺选择、建设设施固然重要,但支撑达标排放和减排的根本还在于分分秒秒的运行。
 
        过去5年,我国在化学需氧量等水污染物的削减中,城市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贡献最大,各地方政府在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上加快“补课”,使污水集中处理率翻番增长,削减能力大幅提高。而在工业废水领域,从事治理、减排的主体是企业。他们建设设施、运行管理设施的长期性、有效性,成为减排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而这也正是各界最为担忧的问题。
 
       “我个人的看法是,说工业废水处理难,症结不是技术问题,问题在于经济、成本。关键是,工业企业愿不愿意把那么多钱花在不产生经济效益的废水治理环节上。投入这么多治污成本后,企业是否还有利润空间和生存价值?”郑文说,我国正处于这样一个阶段,污染负荷重,但技术水平还不能足够应付;工业企业的环境意识、环保投入也没有到位,所以在工业废水处理方面确实压力比较大。
 
       “工艺选择、建设设施固然重要,但支撑达标排放和减排的根本还在于分分秒秒的运行。”王家廉指出,先进技术的采用、缺陷的改造和保障正常运行都需要专业技术人才的支持,且后者要求更高。但在这方面,情况也不乐观。“首先是企业主观认识和责任心还没有到位,法律意识不强;其次是设施运行技术和管理水平还远远不够,大部分企业负责治污设施运行的工人缺乏必要的培训。这些因素都造成了治污设施即使建成也无法正常发挥效用的现象。”
 
        企业在治污设施运行上确实有专业性不足的问题,但在郑文看来,这并非不可逾越的障碍。“从工业废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管理要求来看,和其他行业的生产工艺相比,还很粗糙,管理的精细化要求、水平也远远低于其他工业行业。我相信,工业企业能做好自身的生产管理,运行管理好治污设施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关键是企业有没有治污的动力和愿望。”
 
        据王家廉透露,有些工业行业要实现氨氮控制目标,设施投资要加倍,运行费用至少提高40%。而对于难处理的废水,投资要多加两到三倍,运行费也会翻番。治污成本如何内部消化?怎样让企业主动把钱往废水里“扔”?还需要经济政策、监管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首先要通过法律法规的健全,使违法成本低的现象得到根本扭转”,王家廉说,在发达国家,偷排会给企业带来巨额罚款和经济损失,而在目前国内的法律制度下,违法成本过低,很多企业甚至选择“与其治污不如偷排后接受罚款”的做法。
 
        在监管方面,对比我国现有工业污染源的数量和在册环境监管队伍的人数就可得出结论,仅依靠环保部门的“单打独斗”无法使监管全面到位。“我们要把希望寄托于公众参与,包括新闻媒体的参与。在充分的公众参与下,把违法排污变成社会公认的丑陋行为,让人人都成为监管力量。这就要求企业环境信息充分公开,要信任公众的环境意识和能力。”
 
        市场关:为何有环保企业退出工业废水领域?
 
        业主企业从节省成本的心理出发普遍压价,而环保产业本身一直存在的低价竞争也提供了选择“便宜货”的机会;不能及时付款的现象大量存在,导致行业存在大量三角债。
 
       “这几年,我们接的工业废水项目少了,选择更加谨慎了。”郑文说,这个行业的恶性竞争很厉害。对一个处理项目,他们认为要实现稳定达标,需要投入1000万元,但马上就会出现报价500万元的公司。“李逵打不过李鬼,我们现在接的项目都是企业有意愿、我们也有能力做好的项目。”
 
        国内最早一批涉足工业废水业务的环保企业不少也选择了逐步退出和转型,收缩在工业废水领域的业务。中环水务、桑德等企业,近年来都将重心放在市政污水或是扩展至固废处置等领域。
 
        郑文说,设计时没有把废水水质认真地分析清楚,设施建设时又粗制滥造,这是很多工业废水治理项目建成后无法稳定达标运行的根本原因。“工业废水治理项目一般采取招投标方式,业主一般都会从省钱的角度出发,选择最低价中标,认为能应付就差不多了,这也是工业废水问题比较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此,王家廉表示,在工业废水领域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市场混乱。首先,业主企业从节省成本的心理出发普遍压价,有些企业缺乏必要的判断力,更多的企业是不想真正投入,只想应付检查,而环保产业本身一直存在的低价竞争也提供了选择“便宜货”的机会。其次,商业环境很差,不能及时付款的现象大量存在,这导致环保行业存在大量的三角债现象。“特别是一些小型环保企业,资金有限,遇上一两个拖延付款或拒绝付款的项目,企业就会被拖垮。这也成为阻碍技术应用推广的原因之一。”
 
        业内专家曾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表达了担忧,工业废水治理行业的技术创新乏力,优秀企业和专业人才缺乏。面对国外环保企业抢占国内工业废水处理高端市场,国内企业普遍准备不足。对此,业内人士建议,国家应对重点企业的水量与污染物定期进行平衡,杜绝暗管(渠)偷排现象发生,这就给了企业稳定高效运行治污设施的压力;逐步实现处理设施标准化,鼓励废水处理设施专业化托管运营,加强对工业废水处理项目招投标过程、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管。通过营造良性的市场氛围,为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提供好的环境。香港益能净水器  文章转载于—水业专家网
【 浏览次数: 】 【 加入时间:2011-10-24 16:26:21 】 【 关闭本页

版权所有 © 东莞市益能环保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16114410号-1   香港益能净水器
友情链接:|纯净水设备|进口净水机十大品牌  净水机批发